上京纪行诗同吕仲实宿城外早行
经过昌平县,实惟刘子乡。
当时直言策,至今有耿光。
功名真琐琐,气节横八荒。
斯人宁复见,阅世徒慨慷。
奉祠表谏议,化俗崇贤良。
贼臣偶同里,遗臭亦难忘。
严程惧稽缓,古迹嗟莫详。
挥鞭事前迈,居庸翠苍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昌平县:地名,今属北京市。
- 刘子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刘姓人物有关。
- 直言策:直接而坦率的建议或批评。
- 耿光:光辉,这里指刘子乡的直言策留下的影响。
- 琐琐:形容微不足道。
- 八荒:指极远的地方,泛指天下。
- 奉祠:指祭祀或纪念。
- 谏议: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提建议或批评。
- 化俗:改善风俗。
- 贤良: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贼臣:奸诈的臣子。
- 稽缓:拖延,迟缓。
- 居庸:地名,即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部。
- 翠苍苍:形容山色青翠。
翻译
经过昌平县,这里曾是刘子乡的所在地。 当时的直言策,至今仍闪耀着光辉。 功名虽微不足道,气节却横扫八方。 这样的英雄已难再见,只能让人感慨世事沧桑。 我们在这里祭祀谏议,推崇贤良,改善风俗。 但同乡中也有奸诈之臣,其恶名也难以忘怀。 行程紧迫,生怕拖延,古迹也未能详细探寻。 挥鞭前行,前往居庸关,只见山色青翠苍茫。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胡助在上京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刘子乡直言策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中,“直言策”与“耿光”形成对比,突出了刘子乡直言不讳的精神及其深远影响。同时,通过对“功名”与“气节”的对比,强调了气节的重要性。诗的结尾,以居庸关的苍翠山色作为背景,增添了旅途的壮阔与诗人的豪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