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山诗

· 胡助
世有隐君子,种菊巢空山。 心同白云远,身与黄花閒。 朝饥餐落英,采撷露未乾。 幽香被三径,晚节当岁寒。 林下非无人,独在柴桑间。 风味略相似,穷年以盘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白云远:比喻心志高远,不受世俗羁绊。
  • 黄花:即菊花。
  • :同“闲”,悠闲。
  • 餐落英:吃掉落的花瓣。
  • 采撷:采摘。
  • 露未乾:露水还未干。
  • 三径:指隐士居所的小径。
  • 晚节:晚年,这里指菊花的耐寒特性。
  • 岁寒:一年的寒冷时节,比喻困境。
  • 林下:指隐居的地方。
  • 柴桑:地名,这里指隐士的居所。
  • 风味:这里指生活情趣。
  • 穷年:整年。
  • 盘桓:徘徊,逗留。

翻译

世间有位隐逸的君子,他在空旷的山中种满了菊花。他的心志如同高远的白云,身形则与悠闲的黄花相伴。早晨饥饿时,他便吃掉落的花瓣,采摘时露水还未干。那幽幽的香气弥漫在隐居的小径上,晚年的菊花应当能经受住岁末的寒冷。在林下并非无人居住,只是独自隐居在柴桑之间。他的生活情趣与陶渊明相似,整年都在这里徘徊,享受着隐居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种菊、采菊、食菊的生活场景,通过“心同白云远”和“身与黄花閒”的对比,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朝饥餐落英,采撷露未乾”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而“晚节当岁寒”则赞美了菊花坚韧不拔的品质,也隐喻了隐士的高洁品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胡助

元婺州东阳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读书,有文采。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纯白斋类稿》。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