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伯政经历水北山居图

水北山人类石洪,故居宛在画图中。 纵如雁荡留吟屐,何似鸥波看钓蓬。 出处要知天下重,声名当与古人同。 草堂归隐须他日,猿鹤休疑蕙怅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北山人:指叶伯政,因其居于水北山中,故称。
  • 石洪:指石崇,西晋时期的富豪,此处比喻叶伯政的居所豪华。
  • 雁荡:山名,在今浙江省温州市,以风景秀丽著称。
  • 吟屐:吟咏时所穿的木屐,代指诗人的吟咏。
  • 鸥波:指水波,因鸥鸟常在水面飞翔,故称。
  • 钓蓬:钓鱼时所用的蓬船。
  • 出处:指出仕与隐居。
  • 声名:名声,名誉。
  • 草堂:隐士所居的简陋房屋。
  • 归隐:指隐居不仕。
  • 猿鹤:指山中的猿猴和鹤鸟,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
  • 蕙怅:指香草的帐幔,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叶伯政这位水北山中的隐士,他的故居宛如画中景致。即使像雁荡山那样留下诗人的足迹,又怎能比得上在水波中看钓鱼船的悠闲。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应当被世人所重视,名声应当与古人相媲美。将来我也要在草堂归隐,山中的猿鹤啊,请不要怀疑我的隐居之地空无一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叶伯政水北山居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比雁荡山的吟咏与鸥波中的钓蓬,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出处要知天下重,声名当与古人同”体现了诗人对名声和出仕的看重,但最终“草堂归隐须他日”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