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蓼洲旰江访上人不遇归上饶
昨夜秋风颠彻晓,沙洲萧瑟鸣枯蓼。
羁人荒馆夜初长,泼天月色当楼皎。
老夫思归又怀禄,去住似被饥寒绕。
羡君一语不相投,掉臂长涂疾于鸟。
相知贫士老当遂,医识死人危不夭。
伯牙子期行可遇,扬子侯芭事更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蓼洲(liǎo zhōu):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旰江(gàn jiāng):地名,指江西省的一条江。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不遇:未能遇见。
- 上饶: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
- 秋风颠彻晓:秋风狂吹直到天明。
- 沙洲:江河中的沙滩。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枯蓼(kū liǎo):干枯的蓼草。
- 羁人:旅人,指诗人自己。
- 荒馆:荒凉的旅馆。
- 夜初长:夜晚刚开始,显得特别长。
- 泼天月色:形容月光如水,洒满天地。
- 当楼皎:照耀在楼上,显得非常明亮。
- 老夫:诗人自称。
- 思归又怀禄:既想回家又留恋官职。
- 去住:离开或留下。
- 饥寒绕:被饥饿和寒冷困扰。
- 掉臂:挥手,形容离去的动作。
- 长涂:长途。
- 疾于鸟:比鸟飞得还快。
- 相知贫士:互相了解的贫穷朋友。
- 老当遂:老年时应当实现愿望。
- 医识死人:医生能预知病人的生死。
- 危不夭:虽然危险但不会早逝。
- 伯牙子期:古代著名的知音故事,伯牙弹琴,子期能理解其意。
- 扬子侯芭:扬子指扬雄,侯芭是他的弟子,扬雄死后,侯芭为他守墓三年。
- 事更杳:事情更加渺茫。
翻译
昨夜秋风狂吹直到天明,沙洲上干枯的蓼草在风中萧瑟作响。 旅人在荒凉的旅馆中,夜晚刚开始,显得特别长,月光如水洒满天地,照耀在楼上,显得非常明亮。 我既想回家又留恋官职,离开或留下都像被饥饿和寒冷困扰。 我羡慕你一句话不说,挥手就踏上长途,比鸟飞得还快。 我们这些互相了解的贫穷朋友,老年时应当实现愿望,医生能预知病人的生死,虽然危险但不会早逝。 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故事或许可以遇到,扬雄和侯芭的事情却更加渺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的荒凉景象和旅人的孤独心情。诗中通过对秋风、沙洲、枯蓼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官职的留恋,以及对友人离去的羡慕。诗的结尾提到了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和扬雄侯芭的师生情,反映出诗人对深厚友情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胡长孺
长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人。咸淳中,从外舅宣抚参议官徐道隆入蜀。铨试第一,授迪功郎,监重庆酒务。俄用制置使朱祀孙之辟,兼总领湖广军马钱粮所佥厅,与高彭、李湜、梅应春等号「南中八士」。宋亡,退栖永康山中。至元二十五年,元世祖诏下求贤,召见京师,拜集贤修撰,改教授扬州,移建昌摄录事官。至大元年,转宁海主簿。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隐杭之虎林山,卒年七十五。所著有《石塘文稿》五十卷。汲仲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碑版焜煌,照耀四裔。赵文敏公孟頫称其天资高爽,发言便自超诣。常为罗司徒奉钞百锭为润笔,请作乃父墓铭,汲仲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耶!是日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客,咸劝受之,汲仲却愈坚。其送蔡如愚诗云:「薄糜不继袄不暖,讴吟犹是钟球鸣。」语之曰:此余秘密藏中休粮方也。从兄之纲、之纯,皆以经术文学名,人称之为「三胡」云。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