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遇文王图

· 宋褧
狂王丧心醉其上,老叟避世居渭滨。 出猎初非取兽意,垂钩岂是求鱼人。 千年茅土有终始,一时际遇无比伦。 韩彭乌合成俎醢,三顾犹堪继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狂王:指商纣王,因其暴虐无道,故称“狂王”。
  • 丧心:失去理智,形容极度疯狂。
  • 老叟:指姜太公,又称姜子牙,是一位智者,晚年隐居在渭水之滨。
  • 避世:隐居不问世事。
  • 渭滨:渭水之滨,即渭河边。
  • 出猎:外出打猎。
  • 取兽:捕猎野兽。
  • 垂钩:钓鱼。
  • 求鱼人:以钓鱼为生的人。
  • 茅土:指封地,古代诸侯封赐的土地。
  • 终始:始终,指一生。
  • 际遇:遭遇,指遇到的机会或命运。
  • 无比伦:无与伦比,形容非常出色。
  •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位都是汉初的著名将领,后因功高震主而被刘邦所杀。
  • 乌合:比喻没有组织,像乌鸦一样聚集。
  • 俎醢: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非常重视和尊重。
  • 后尘:跟随在别人后面,比喻追随或效仿。

翻译

商纣王失去理智,沉醉于暴政之上,而老者姜太公则隐居在渭水之滨,远离尘嚣。周文王出猎并非为了捕猎野兽,姜太公垂钓也非为了生计。他们的一生都有始有终,姜太公的一次机遇更是无与伦比。韩信和彭越虽然英勇,最终却落得被剁成肉酱的下场,而姜太公的遭遇足以让人追随其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商纣王的暴政与姜太公的隐居,突出了姜太公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机遇。诗中“出猎初非取兽意,垂钩岂是求鱼人”巧妙地表达了周文王与姜太公相遇的非凡意义,而“千年茅土有终始,一时际遇无比伦”则强调了姜太公一生的辉煌与独特。结尾通过韩信和彭越的悲惨结局,进一步衬托出姜太公的幸运与伟大,表达了对姜太公的敬仰之情。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