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建德界

才登东阳桥,复涉兰溪渡。 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 六合岂不宽,遐瞻恣驰骛。 嗟此穷山中,宁知拟予步。 三生有夙习,兹游亦奇遇。 独怜迂狷姿,谐俗匪心素。 腼颜民社寄,抑志簿书务。 烦尔父老迎,停车劳前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 遐瞻:远望。
  • 恣驰骛:任意奔驰。
  • 拟予步:模仿我的步伐,这里指追随或效仿。
  •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泛指多生多世。
  • 夙习:旧有的习惯或习性。
  • 迂狷姿:迂腐而孤高的姿态。
  • 谐俗:适应世俗。
  • 腼颜:羞愧的样子。
  • 民社寄:指寄身于民间社会。
  • 簿书务:指处理文书工作。

翻译

刚走过东阳桥,又渡过了兰溪渡口。 千里之外的地方与我故乡同名,依依不舍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宇宙虽大,我却只能远望自由奔驰。 可叹在这荒山之中,哪里有人知道模仿我的步伐。 我多生多世都有旧习,这次的游历也是一次奇遇。 独自怜惜自己迂腐孤高的姿态,不适应世俗并非我本心。 羞愧地寄身于民间社会,压抑自己的志向处理文书工作。 感谢你们这些父老乡亲的迎接,停车慰劳我前行的路途。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又暗含了对现状的不满。后文通过对“六合”与“穷山”的对比,以及“迂狷姿”与“谐俗”的冲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