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微山东廉使赋华不注峰
华峰秀亭亭,缥缈风雨会。
湖光纳空翠,元气蓄冥昧。
云来泰山颠,日出方丈外。
孤根奠地轴,万木动天籁。
危攀望不极,高致君应最。
使节无滞留,都人仰旌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峰:指华不注峰,山名。
- 亭亭:形容山峰高耸直立的样子。
- 缥缈:形容景象模糊不清,若有若无。
- 风雨会:风雨交加。
- 纳空翠:收纳天空的翠绿色。
- 元气:指大自然的生命力。
- 冥昧:深邃幽暗。
- 泰山颠:泰山的山顶。
- 方丈:佛教寺庙中的住持或高僧的居所,此处可能指高远之地。
- 孤根:孤立的山根。
- 奠地轴:稳固地支撑大地。
- 万木动天籁:众多树木发出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
- 危攀:危险地攀登。
- 望不极:望不到尽头。
- 高致:高尚的情趣或志向。
- 君应最:您应该是最了解的。
- 使节:指出使的官员。
- 无滞留:没有停留。
- 都人:都城的人。
- 旌旆:旗帜,此处指使节的仪仗。
翻译
华不注峰秀丽挺拔,高耸入云,仿佛与风雨交织在一起,景象缥缈。湖光山色收纳了天空的翠绿,大自然的生命力深藏于幽暗之中。云雾从泰山的山顶飘来,太阳从方丈之外升起。山峰孤立地支撑着大地,万木摇曳,发出天籁之音。危险地攀登,望不到尽头,高尚的情趣或志向,您应该是最了解的。使节的任务没有停留,都城的人们仰望着使节的旗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华不注峰的壮丽景色,通过“亭亭”、“缥缈”等词语传达了山峰的高耸与神秘。诗中“湖光纳空翠,元气蓄冥昧”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生命力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深邃与生机。后文通过“泰山颠”、“方丈外”等词语,进一步以泰山和佛教元素来象征高远与神圣。结尾处提到使节的使命,暗示了责任与期待,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追求和高尚情操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