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本之侯先生

忆昔抱长剑,去作东南游。 缑山高刺天,翠绕藏书楼。 修竹净三径,往来惟羊裘。 苍龙未变化,紫凤曾栖不。 上揽明月辉,下盼沧江流。 酒酣发长啸,万籁生清秋。 别来难再晤,奈此人事稠。 每怀招隐处,桂老山更幽。 隐士不可招,援桂聊淹留。 赋诗且自乐,斗禄乌足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缑山(gōu shān):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
  • 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羊裘:羊皮制成的衣服,常用来指代隐士的服饰。
  • 苍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 紫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高贵或杰出的人物。
  • 上揽:向上伸手摘取。
  • 下盼:向下眺望。
  • 沧江:泛指江河,这里可能指长江。
  • 万籁: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 招隐:招纳隐士。
  • 援桂:援引桂树,比喻隐居。
  • 斗禄:微薄的俸禄,指官职。

翻译

回忆往昔,我怀抱着长剑,离开去东南游历。缑山高耸入云,青翠环绕着藏书楼。修竹环绕的幽静小径,往来间只见穿着羊裘的隐士。苍龙尚未展现其变化,紫凤是否曾在此栖息?我向上伸手摘取明月的光辉,向下眺望沧江的流水。酒酣之后,我发出长啸,清秋之中万籁俱生。离别之后难以再次相见,无奈人事纷繁。每每怀念那招纳隐士的地方,桂树老去,山更显得幽静。隐士难以招纳,我便援引桂树,暂且在此停留。我赋诗自乐,微薄的俸禄又怎能成为我的谋生之道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缑山、藏书楼、修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苍龙、紫凤的比喻,表达了对才华与高贵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人事的无奈。最后,诗人以自乐赋诗、不谋斗禄的态度,彰显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情怀。

朱希晦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