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虞燕京惠诗却寄

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ú):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片或竹片。
  • 侏儒 (zhū rú):身材矮小的人,这里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 (náng):袋子。
  • 箭头书:指用箭射出的书信,比喻传递信息的方式。
  • 聊城: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
  • 白头:指年老。
  • 蓬蒿 (péng hāo):杂草,比喻荒凉的地方。
  • 策名:指在战场上立功扬名。
  • 疆场 (jiāng chǎng):战场。
  • 冯唐:人名,汉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翻译

长久以来,我带着满载文字的木片,却不愿与那些微不足道的袋子为伍。 我徒劳地射出箭头书信,对于聊城的沦陷无济于事。 可叹我终究白发苍苍,泪水沾湿了荒草丛生的衣裳。 大丈夫怀揣着远大的策略,立志在战场上扬名立万。 却不知汉朝的天子,是否还会再问起像冯唐这样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久挟三千牍”与“不共侏儒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不愿与平庸之辈为伍的傲骨。而“箭头书”与“聊城亡”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力感。最后,通过对“汉天子”与“冯唐”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用人的期待与对英雄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凉。

朱邦宪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