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匕首无功壮士丑,函封可惜将军首。 秦庭一死谢田光,社稷何曾计存否。 不知秦王环柱时,舞阳在前何所为。 当时太子不早遣,待客俱来应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匕首:一种短剑,常用于刺杀。
  • 无功:没有取得成功。
  • 壮士:勇敢的武士。
  • :羞愧。
  • 函封:用盒子封装。
  • 将军首:指荆轲的首级。
  • :报答。
  • 田光:人名,荆轲的朋友,曾推荐荆轲给太子丹。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存否:存亡。
  • 环柱:围绕柱子。
  • 舞阳:人名,荆轲的同伴,在刺秦王时表现懦弱。
  • 太子:指燕太子丹。
  • 待客:接待客人。
  • 俱来:一起来。
  • 应未知:可能不知道。

翻译

匕首未能成功,壮士感到羞愧,将军的首级被封装,实在可惜。 荆轲在秦庭一死,以报答田光的推荐,却未曾考虑国家的存亡。 不知秦王环柱逃命时,舞阳在前做了什么。 当时太子若不早派荆轲,待客一起来,可能还不知道结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荆轲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当时决策的质疑。诗中“匕首无功壮士丑”一句,既描绘了荆轲刺杀未遂的尴尬局面,也反映了壮士的内心羞愧。后文通过对荆轲牺牲的描述,以及对舞阳和太子丹的质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末路的哀婉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朱邦宪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