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屏图诗

丈夫无奇才,虽显不足名。高山乏秀丽,兀立培塿形。 况乃画图间,两夺造化精。中堂素壁本虚静,谁令挥洒研丹青。 女娲五色不补天,神功鞭石来苍冥。驱山奔海入纨素,扶舆之气青荧荧。 赤城霞彩千峰明,洞庭湘浦云英英。风帆昼捲潇湘雨,黄苇堆滩插渔罟。 独木庄前野水流,夕阳川上攲桥渡。大峰倚天接天门,又如特立太华尊。 群山趋俯不敢动,山前星辰手可扪。我欲托身上山巅,丹梯百尺何由缘。 画兴欲来别有趣,颠毫醉墨飘如仙。山成却服九还丹,两腋清风飞上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兀立:孤独地站立。
  • 挥洒:自由地绘画。
  • 研丹青:研磨颜料以作画。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中用五彩石补天。
  • 鞭石:比喻用笔如鞭,驱使石头。
  • 苍冥:苍天,天空。
  • 纨素:细绢,指绘画用的细绢。
  • 扶舆之气:指山间的云气。
  • 青荧荧:形容山色青翠而闪烁。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 云英英:云雾缭绕的样子。
  • 潇湘:指湘江,湖南的主要河流。
  • 黄苇:黄色的芦苇。
  • 渔罟(gǔ):渔网。
  • 攲桥:倾斜的桥。
  • 天门:指天宫之门,也指山峰高耸如天门。
  • 太华:华山,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
  • (mén):触摸。
  • 丹梯:红色的阶梯,比喻通往高处的道路。
  • 颠毫:指笔锋。
  • 九还丹:道教中的一种仙丹,传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翻译

大丈夫若无非凡的才能,即使显赫也难以成名。高山若缺乏秀丽,不过是个孤独站立的小土丘。何况是在画图中,两次夺取了自然的精华。中堂的素壁原本空静,谁让挥洒笔墨,研磨丹青。女娲五彩石未能补天,神功驱使石头从苍天而来。驱赶山海进入细绢,山间的云气青翠闪烁。赤城的彩霞使千峰明亮,洞庭湘江的云雾缭绕。风帆在潇湘雨中昼夜捲起,黄色的芦苇堆在滩上,渔网插在滩边。独木庄前的野水流淌,夕阳下川上的倾斜桥渡。大峰高耸接天门,又如独立尊贵的华山。群山趋俯不敢动,山前的星辰仿佛可触摸。我想托身登上山巅,红色的阶梯百尺何由攀缘。画兴来时别有趣味,笔锋醉墨飘逸如仙。画成后仿佛服下九还丹,两腋清风飞上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画中的山水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诗中,“高山乏秀丽,兀立培塿形”一句,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评价,也隐含了对人才的期望。后文通过对画中山水细致入微的描写,如“赤城霞彩千峰明”、“风帆昼捲潇湘雨”等,展现了画面的壮丽与生动。结尾处,“画兴欲来别有趣,颠毫醉墨飘如仙”,则体现了画家创作时的超然境界和艺术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画家的才华,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朱德润

元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