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泰州赵子威太守平反王㽘冤狱之事是时赵子威适除翰林待制
㽘也衔冤谁与雪,明公公议动乾坤。
狂澜既倒回中砥,白日高悬到覆盆。
一代简书称折狱,百年冠盖见高门。
承恩又上金銮去,万岁千秋奉至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㽘 (gǎng):人名,指王㽘。
- 衔冤:含冤,心中怀有冤屈。
- 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这里指赵子威。
- 公议:公众的议论或评判。
- 动乾坤:影响极大,震动天地。
- 狂澜:汹涌的波涛,比喻动荡的局势。
- 倒:倾覆,颠覆。
- 回中砥:回转中流,砥柱中流,比喻在危难中起到支撑作用。
- 白日:明亮的太阳,比喻正义和公正。
- 覆盆:覆盖的盆子,比喻黑暗或不公正的境遇。
- 简书:简短的文书,这里指判决书。
- 折狱:审理案件,判决。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高门:显贵的家族。
- 金銮:金銮殿,皇帝的宝座,这里指朝廷。
- 万岁千秋:祝颂词,意为万年长寿,永远。
- 至尊:皇帝的尊称。
翻译
王㽘含冤,谁能为他洗清?赵子威的公正判决震撼了天地。在动荡的局势中,他如砥柱般稳固;在黑暗的境遇里,他如太阳般照耀。他的判决书简短而公正,他的家族显赫而高贵。受到皇帝的恩宠,他又将前往朝廷,永远忠诚地侍奉至尊。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赵子威太守为王㽘平反冤狱的公正行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动乾坤”、“回中砥”、“白日高悬”等,形象地描绘了赵子威的正义和力量。同时,通过“简书称折狱”和“冠盖见高门”的对比,突出了赵子威的清廉和高贵。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赵子威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对其忠诚和能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