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禹稷:指古代的贤君禹和稷,禹治水有功,稷教民种植五谷。
- 昌期:指盛世。
- 横流:指河水泛滥。
- 浚日:指疏浚河道的工作日。
- 清时:指太平盛世。
- 相君:指宰相,这里可能指当时的执政者。
- 邱山:比喻极大的功绩。
- 天使:指天命所归的君主。
- 声名:名声,名誉。
- 草木知:比喻名声远扬,连草木都知晓。
- 大农:古代官名,掌管农业。
- 掾史:古代官名,指属吏。
- 小儒:作者自谦之词,指自己。
翻译
在当今禹和稷那样的盛世,河水泛滥正是需要治理的时候。 十七万人在重浚河道的日子里辛勤劳作,三千年后再次迎来太平盛世。 宰相的功绩如山岳般重大,天命所归的君主名声远扬,连草木都知晓。 为了送别大农王掾史,我这个小儒将歌颂写入新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在盛世之下,人们共同努力治理河水的场景,赞美了宰相的巨大功绩和君主的英明。通过对比禹稷时代的治水与当时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和对功臣的敬仰。诗中“邱山重”、“草木知”等词语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英雄的崇高评价。结尾处,诗人以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对王掾史的敬意,并将这份敬意融入新诗之中,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