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按察胡大使

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紫阳:指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周程张: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均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 舟航:比喻引导或指引。
  • 紫山:此处可能指胡大使的别称或其所在之地。
  • 台纲:指官府的纲纪或法度。
  • 济量:指救助和衡量。
  • :谦辞,表示自己不配或不够格。
  • 绣衣堂:指官府或高官的办公场所。
  • 凋瘵(diāo zhài):指国家或社会的衰败和困苦。
  • 膏肓(gāo huāng):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难以改变的状况。
  • 夺攘:指抢夺和扰乱。
  • 虞唐:指古代的理想社会,如虞舜和唐尧的时代。

翻译

我出生得晚,未能及早追随朱熹。虽然时代相隔不远,我也曾受到他的影响。我深感朱熹这位学者,继承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学说。他的学问实用,为世人提供了指引。虽然古代的圣贤已不可见,但未来仍有希望。紫山之地有英豪之士,他们在北方望向理学。皇帝忧虑浙江的人民,因此派您来维持法度。我们的道路不分南北,只要志向相同,就能共同救助和衡量。我也曾有幸成为学生,得以进入高官的办公场所。现在的民众如同身患重病,难以自保,更不用说有所积蓄。官吏贪婪,不顾恤民众,乘机抢夺和扰乱。希望您能救助这些民众,使风俗回归到虞舜和唐尧那样的理想时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朱熹及其学说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诗中,作者通过回顾朱熹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了自己对理学的推崇和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腐败和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希望通过胡大使的努力,能够改善社会状况,恢复古代的理想风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和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