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五首

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 探兵失单于,传是左贤王。 枭鸣金错竿,士气惨不扬。 中军一再鼓,万马赴敌场。 名酋不可得,杀伤略相当。 县鞍尽胡首,前驱橐驼羊。 幕府阅五符,半死半裹疮。 天子不录过,犹侯水中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出塞:离开边塞。
  • 探兵:侦察兵。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左贤王:匈奴贵族的封号。
  • 枭鸣:枭鸟的叫声,常用来形容不祥之兆。
  • 金错竿:装饰有金饰的旗杆。
  • 中军:军队的中央部分。
  • 一再鼓:连续击鼓,表示进军。
  • 名酋:有名的部落首领。
  • 县鞍:挂在马鞍上的首级。
  • 橐驼羊:骆驼和羊,这里指战利品。
  • 幕府:军队的指挥部。
  • 五符:五种兵符,代表军队的命令和指挥。
  • 裹疮:包扎伤口。
  • :封侯。
  • 水中乡:指边疆的水乡地区。

翻译

离开边塞两千里,平坦的沙漠白得像霜。侦察兵失去了单于的消息,传说是左贤王所为。枭鸟的叫声在装饰着金饰的旗杆上响起,士兵们的士气显得十分低落。中军连续击鼓,万马奔赴战场。有名的部落首领难以捉拿,双方伤亡大致相当。马鞍上挂满了敌人的首级,前行的队伍带着骆驼和羊作为战利品。军队的指挥部检查五种兵符,士兵中有一半死亡,一半带着伤口。天子并不追究过错,仍然封赏他们在边疆的水乡地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诗中通过“平沙白如霜”、“枭鸣金错竿”等意象,营造出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士兵们虽然士气受挫,但在中军的鼓声中仍然勇敢地奔赴战场,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诗的结尾提到天子不追究过错,仍然封赏士兵,反映了当时对边塞士兵的宽容和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边塞士兵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