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评史二首向子平

贵者不如贱,桑麻鄙簪缨。 富者不如贫,布荆胜珠琼。 子平悟损益,持论悍且精。 并敌就一向,力与世俗争。 所以昏嫁毕,洗然外浮名。 投迹崖巘中,便足了一生。 颓波不可挽,滔滔自东倾。 惟有吾由我,去留听从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麻:指农事,比喻平凡的生活。
  •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象征高官显贵。
  • 布荆:指粗布衣物,比喻简朴的生活。
  • 珠琼:珍贵的珠宝,比喻富贵。
  • 子平:指向子平,古代隐士。
  • 损益:得失,利弊。
  • 并敌:并力,全力以赴。
  • 洗然:洗涤,清除。
  • 外浮名:外界的虚名。
  • 投迹:投身,隐居。
  • 崖巘:山崖,指偏僻之地。
  • 颓波:衰败的潮流。
  •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 吾由我:我行我素,自主选择。
  • 去留:离开或留下。
  • 听从卿:听从自己的心意。

翻译

高贵不如卑贱,桑麻农事鄙视官宦的簪缨。 富贵不如贫穷,简朴的布衣胜过珍贵的珠宝。 向子平领悟了得失的道理,他的理论坚定而精辟。 他全力以赴,与世俗的力量抗争。 因此,在完成婚姻和家庭责任后,他清除了外界的虚名。 他隐居在偏僻的山崖之中,足以了结一生。 衰败的潮流无法挽回,滔滔不绝地向东倾泻。 只有我行我素,去留全凭自己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高贵与卑贱、富贵与贫穷的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人赞美了向子平的智慧和勇气,他不受世俗束缚,坚持自己的生活哲学。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个人意志的自主性和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