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同王仲远偕游松林湖之上西望洞庭东西两山是日寒食有感
湖上春来数往还,乱中宁放老夫閒。
一百五日又寒食,七十二峰非故山。
行李只留诗卷在,落花应怪酒杯悭。
竹西拜扫知何日,目断归鸿夕照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百五日又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
- 七十二峰:指洞庭湖周围的山峰,这里用来代指故乡。
- 行李只留诗卷在:行李中只保留了诗集,意味着诗人以诗为伴。
- 落花应怪酒杯悭:落花似乎在责怪诗人吝啬酒杯,意指诗人未能尽情饮酒。
- 竹西:地名,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特定的地方。
- 拜扫:指清明节期间的扫墓活动。
翻译
春日里我多次往返于湖上,乱世之中怎能让我这老者闲适。 又是一百五日的寒食节,而那七十二峰已非我故土的山。 行李中只留下了诗卷,落花似乎在责怪我吝啬酒杯。 不知何时能在竹西扫墓,目光随着归鸿在夕阳中远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湖上的游历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一百五日又寒食”和“七十二峰非故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乡变迁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行李中诗卷和落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尾的“目断归鸿夕照间”则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