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遣使:派遣使者。
- 航东海:航行于东海之上。
- 玺书:古代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 着屐:穿着木屐,一种底部有齿的木鞋,常用于登山。
- 典郡:掌管一郡的政务。
- 李苏:指李冰和苏轼,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两人都曾有治理地方的功绩。
- 吴越:指古代的吴国和越国,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封疆:疆界,这里指国家的边疆。
- 徵算:征税计算。
- 舟车:船和车,这里指交通运输工具。
翻译
朝廷派遣使者航行于东海之上,万里迢迢南来传递皇帝的诏书。 穿着木屐登山确实不错,掌管一郡的政务又如何呢? 李冰和苏轼的功业流传千年之后,吴越地区的疆界经历了无数战乱。 如今养育百姓才是当务之急,岂能将征税计算到交通运输工具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朝廷使者远道而来传递诏书的场景,引出了对地方治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着屐登山”与“分符典郡”,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也体现了治理地方的责任与挑战。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李冰和苏轼的功业以及吴越地区的历史变迁的回顾,强调了养民的重要性,并批评了过度征税的做法。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