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嵛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元代时期的一个地名。
- 石门庵:庵名,指山中的一个小寺庙或修行的地方。
- 王喆:元代诗人,生平不详。
- 安措:安置,安排。
- 厮觑:互相看,互相注视。
- 厨里去:去厨房。
- 搬柴运水:搬运柴火和水,指日常的劳动。
- 投锅釜:放入锅和釜中,指做饭。
- 同流:同道中人,指同样修行的人。
- 疾作做:急忙行动,指迅速修行。
- 心头一点:心中的关键点,指修行的核心。
- 教误:误导,指被错误引导。
- 从开悟:从领悟开始。
- 天机:天意,指深奥的道理。
- 轻彰露:轻易显露。
翻译
人们住在昆嵛山的石门庵上。兄弟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中长时间互相注视。去厨房,搬运柴火和水,投入锅釜中做饭。
如果劝告同道中人迅速行动,修行的核心一点你可能会被误导。我打算明确地说一句,从领悟开始。深奥的道理我不敢轻易显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昆嵛山石门庵中修行的生活场景,通过日常的劳动如搬柴运水,展现了修行者的朴素生活。诗中“一日三时长厮觑”表达了修行者间深厚的情感和相互的依赖。后半部分则转向修行的心得,强调了修行的核心不容忽视,以及天机不可轻泄的深奥道理。整体上,诗歌既展现了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又透露了修行的精神内涵。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