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寅甫御史游南山韵
注释
- 趼足(jiǎn zú):脚底因长时间行走而磨出的硬皮。
- 湾埼(wān qí):弯曲的岸边。
- 虚曲:曲折幽深。
- 青螭(qīng chī):传说中的龙的一种,这里比喻山脊。
- 臣仆:比喻低矮的山峰。
- 梵呗(fàn bài):佛教的唱诵。
- 击筑: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形容声音清脆。
- 浮岚(fú lán):飘动的山雾。
- 暖翠:温暖的绿色。
- 咿唔(yī wú):读书声。
- 空洞腹:比喻内心空虚。
- 折脚铛(zhé jiǎo chēng):一种简单的炊具。
- 脱粟:去壳的米。
- 播掬(bō jū):用手捧取。
- 立鹄(lì hú):比喻杉树直立如箭。
- 缁俗(zī sú):僧侣和俗人。
- 漱寒绿:形容溪水清凉。
- 华辱:荣华与耻辱。
- 论笃:认真讨论。
- 奔鹿:比喻迅速行动。
- 相属(xiāng zhǔ):相连,相随。
- 跳丸:比喻太阳快速移动。
- 催花:促使花开。
- 惨澹(cǎn dàn):凄凉。
- 书绅笏(shū shēn hù):写在绅士的笏板上,表示重要。
- 阮屐共嵇锻:阮籍和嵇康,两位古代文人。
- 周妻与何肉:周瑜的妻子和小乔,何晏的肉,这里指与世俗无关的事物。
- 嚬促(pín cù):急促。
- 卓荦(zhuó luò):卓越,杰出。
- 操牍:写作。
翻译
我一生热爱登山,即使脚底磨出了硬皮也不在乎,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如此美丽的山峰。我也曾极力攀登,越过弯曲的岸边,进入更加幽深的山谷。我踏着山脊上行,越走越高,山峰渐渐收束。红色的亭子和白色的塔楼出现在湖外,俯瞰群山,它们如同臣仆一般低矮。祖师安坐,法席庄严清肃。不知是谁在唱诵佛经,声音穿透门户,如同击打古乐器的清脆声响。飘动的山雾和温暖的绿色忽然散开,静静地依偎在修竹旁的精舍。至今仍能听到读书声,饱食之后,我感到内心空虚。崎岖的山路让我疲惫,眼前的景色应接不暇。道人面对这样的景色无所羡慕,只是简单地煮着去壳的米。我稍作停留,深感领悟,愿意为这清净之地扫除尘埃。岁月峥嵘,难以记述,三寸高的杉树已经直立如箭。山中的老僧也已不多,寻访旧友无人,空留感触。细看道人,似乎出身豪门,台殿宏伟,枕靠岩谷。当时的气象雄霸一方,谁知劫火将之烧毁。十年的旧观尚未完全恢复,金钱的奔走吸引了僧侣和俗人。询问山中有什么,只有一溪清凉的流水漱洗着寒绿。入门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下来,不再关心人间的荣华与耻辱。这大概是高人胜士的居所,山灵也笑对这认真的讨论。广阔深邃的景色两者俱佳,为何不再勇往直前,如奔鹿一般。久病之后,欢乐已久违,良辰美景也不再相连。午后的窗边凉爽,太阳如跳丸般快速西落。夜晚,风雨已尽,尽力催花也显得残酷。新红的花瓣三万片痛杀,园林凄凉,只剩下老树。作诗以遣愁,愁未遣,反而成了愁的根源。古人真想焚烧笔砚,苦语或许可以写在绅士的笏板上。我颇怜阮籍和嵇康,更笑周瑜的妻子和小乔,何晏的肉。留连一物即是障碍,羡慕你开襟少急促。爱诗的人应该相似,诗句卓越,光彩透纸。疲倦归来,始觉心平气和,人生有手,何必操笔写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的热爱及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的壮丽与幽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