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二

· 安熙
被褐守长夜,虚名愧中州。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 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形容生活简朴。
  • 固穷节:坚守贫困的节操。
  • 商歌:古代的一种歌曲,这里指吟咏。
  • 停云:停止不动的云,比喻志向或愿望未能实现。
  • 三复:反复三次,表示深思熟虑。
  •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前修:前贤,指先前的贤人或诗人。

翻译

穿着粗布衣裳守着长夜,虚名让我愧对中州。举起酒杯对着明月,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想念同行的伙伴。虽然消瘦中仍有长久的坚持,但四海之内都在感叹世事的动荡。如果不是依靠坚守贫困的节操,谁又能知道身后的忧虑呢?吟咏着商歌,停云般的志向未能实现。反复思考陶渊明的诗句,对先前的贤人感到遥不可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安熙在贫困中坚守节操的情感,以及对世事动荡的感慨。诗中,“被褐守长夜”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而“虚名愧中州”则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通过对月、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同行的怀念。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固穷节”和“商歌咏停云”等意象,强调了诗人坚守贫困、追求理想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先贤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安熙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号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学,又私淑刘因之学。其学一以圣贤为师。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