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二

· 安熙
我惭未闻道,雅志慕羲轩。 力学非董生,三年不窥园。 团茅借幽栖,土锉寒无烟。 诗书化乡邻,宁免朱墨研。 紫阳继绝学,汗简多微言。 虽愚莫自弃,感慨追前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羲轩(xī xuān):指伏羲和轩辕,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常被尊为文化或道德的典范。
  • 董生:指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家学者,以三年不窥园著称,专心学问。
  • 团茅:用茅草团成的简陋住所。
  • 土锉(tǔ cuò):土制的锅。
  • 紫阳:指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因其号紫阳,故称。
  • 汗简:指古代的竹简,因书写时需出汗以润笔,故称。

翻译

我虽然惭愧未能深通道学,但内心却向往着伏羲和轩辕那样的道德典范。我努力学习,却不如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的专注。我借用简陋的茅草屋作为幽静的栖身之所,土制的锅中却因贫困而无烟火。我以诗书教化乡邻,却难免要研习朱墨之学。朱熹继承了绝学,其著作中充满了深奥的言论。即使愚钝也不应自暴自弃,我感慨地追随着前贤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安熙对古代圣贤的向往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我惭未闻道,雅志慕羲轩”展现了作者对高尚道德的渴望,而“力学非董生,三年不窥园”则反映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自省。通过“团茅借幽栖,土锉寒无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清贫生活,但“诗书化乡邻”表明他仍致力于文化传播。最后,对朱熹的提及和对“汗简多微言”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前贤的敬仰,同时也激励自己不应因愚钝而放弃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在贫困中坚持学问追求的精神。

安熙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号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学,又私淑刘因之学。其学一以圣贤为师。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