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学小学:指古代的大学和小学校,即国子监和地方官学。
- 六斋:古代学校的一种制度,指学生分为六个等级或班级。
- 昕鼓:早晨的鼓声,用于召集学生。
- 会食:集体用餐。
- 门榜月录:指学校的公告栏和记录学生成绩的册子。
- 分题:分配作文题目。
- 清时:太平盛世。
- 教养备:教育完备。
- 束书:捆绑书籍,指整理行装。
- 胡为:为何。
- 赋归去:作诗表达归乡之情。
- 石田:贫瘠的田地,比喻无用之地。
- 苍苔:青苔,常生长在荒废的地方。
翻译
大学和小学校里设有六个斋,先生的讲席上聚集了许多英才。公堂上早晨的鼓声响起,学生们集体用餐结束后,学校的公告栏上会公布每月的作文题目。在这太平盛世,教育如此完备,老夫我一见便心神愉悦。你为何要整理行装,作诗表达归乡之情呢?即使回到家乡,那贫瘠的田地也未必会长满青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学府的景象,通过对学校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教育的盛况。诗中“大学小学列六斋,先生讲席多英才”一句,既表现了学校的规模,也赞美了教育者的才华和学生的优秀。后文通过对太平盛世教育的赞美,表达了对学问和教育的热爱。结尾的“束书胡为赋归去,石田未必荒苍苔”则带有劝勉之意,暗示即使归乡,也应继续追求学问,不要让才华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