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东原 · 双调 · 忘忧草

·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黄金缕,碧玉箫,温柔乡里寻常到。青春过了,朱颜渐老,白髮凋骚。则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 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游,招飐青旗挂。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释

忘忧草:即萱草。古认为它可以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含笑花:一种常绿灌木,初夏开花,呈象牙黄,有香蕉味。 冠宜挂:即“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 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囊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此曲以否定历史上的谋士、功臣来否定功名、事业,虽不免虚无消极,但却是元代黑暗政治的折射。

赏析

全曲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这两种草、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因此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 这首曲子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都曾经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到哪里去了?他们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既然如此功名利禄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陆贾:汉初著名说客。
  • 子牙:即姜子牙,西周开国元勋。
  • 张华:西晋文学家。
  • 凋骚:同“凋疏”,稀少、稀疏。(“骚”读作 sāo)

翻译

忘忧草,含笑花,劝你早些把那官帽挂。哪里有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有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有豪迈气概的张华?千古的是非之心,在一夜之间化作渔夫樵夫的闲谈。 黄金缕,碧玉箫,在温柔乡里常常去到。青春过去了,红颜渐渐老去,白发变得稀少。想要勉强去簪花,又怕被旁人笑话。 温暖的日子适宜乘坐轿子,春风适宜骑马,正赶上寒食节有二百多处秋千架子,对着人娇艳的杏花,扑向人的飞扬柳花,迎着人的欢笑桃花。来来往往的画船游动,青旗招展悬挂。

赏析

这首曲用词优美,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始通过“忘忧草”“含笑花”起兴,劝人辞官,并用历史上的陆贾、子牙、张华等人物来强调是非在时间面前都不过是渔樵闲话,表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接着写青春不再、容颜渐老,想要簪花却有所顾虑,流露出淡淡的人生感慨。最后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欢乐的场景,使整首曲子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整体意境清新活泼,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白朴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