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
素幕渡江远,朱幡登陆微。
悲鸣驷马顾,失涕万人挥。
参佐哭辞毕,门阑谁送归。
从公伏事久,之子俊才稀。
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感恩义不小,怀旧礼无违。
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威。
深衷见士则,雅论在兵机。
戎狄乘妖气,尘沙落禁闱。
往年朝谒断,他日埽除非。
但促铜壶箭,休添玉帐旂。
动询黄阁老,肯虑白登围。
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
刺规多谏诤,端拱自光辉。
俭约前王体,风流后代希。
对扬期特达,衰朽再芳菲。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拨杯要忽罢,抱被宿何依。
眼冷看征盖,儿扶立钓矶。
清霜洞庭叶,故就别时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素幕:白色的帐幕,这里指丧事用的帐幕。
- 朱幡:红色的旗帜,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驷马:古代一辆车由四匹马拉,这里指拉车的马。
- 参佐:助手,这里指卢十四弟。
- 门阑:门前的栏杆,这里指门口。
- 伏事:侍奉,服务。
- 执绋:牵引棺材的绳子,这里指送葬。
- 倒衣:形容心情激动,急忙迎上前去的样子。
- 龙骧:指皇帝的诏令。
-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这里指司法的公正。
- 禁闱:皇宫的门,这里指朝廷。
- 铜壶: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玉帐旂:指军中的旗帜。
- 黄阁老:指宰相。
- 白登围:古代地名,这里指边疆的战事。
- 疮痍:创伤,这里指国家的灾难。
- 刺规:规劝,劝谏。
- 端拱:端坐拱手,形容皇帝的庄严。
- 对扬:对答扬名,这里指应对得体。
- 采薇:《诗经》中的篇名,这里指隐居生活。
- 征盖:出征的旗帜。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
翻译
白色的帐幕随着江水远去,红色的旗帜在陆地上显得微弱。 悲伤的马儿回头望,万人挥泪失声。 助手哭泣告别完毕,门口无人送行归去。 侍奉公事已久,这位才子却稀少。 长途跋涉更需牵引棺材,此心依然急切。 感恩之情不小,怀旧之礼不违。 墓地等待皇帝的诏令,台上迎接司法的威严。 内心深处的忠诚显现出士人的准则,高谈阔论涉及军事机密。 戎狄趁乱起事,尘沙落入朝廷。 往年朝见中断,他日扫除非分之想。 只催促时间流逝,不增添军中旗帜。 动问宰相,肯否担忧边疆的围困。 百姓的创伤愈合,群凶的欲望却肥大。 规劝多谏诤,皇帝端坐自光辉。 节俭是前王的体统,风流是后代的稀少。 应对得体期待特别,衰朽之身再放光彩。 空中有愁绪书写,山中疾行采薇。 拨杯欲罢不能,抱被宿何处依。 冷眼看着出征的旗帜,儿子扶持立于钓矶。 清霜中的洞庭湖叶,故人就在别时飞舞。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哀伤和不舍。诗人通过描绘送葬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者的关切。诗中“素幕渡江远,朱幡登陆微”描绘了送葬队伍的凄凉景象,而“悲鸣驷马顾,失涕万人挥”则进一步以马的悲鸣和人的失声哭泣,渲染了悲痛的气氛。后文通过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