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友二首

· 杜甫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年建巳月:指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建巳月,即农历四月。
  • :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 焦校书:人名,可能是杜甫的朋友,校书是官职名。
  • 自誇:自夸。
  • 足膂力:膂力,指体力、力量。足膂力,即力量充沛。
  • 生马驹:未驯服的马。
  • 唇裂版齿无:形容受伤严重,嘴唇破裂,牙齿脱落。
  • 壮心:雄心壮志。
  • 东擒胡:向东去捉拿胡人。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翻译

在宝应元年的四月,有一位名叫焦校书的年轻人。 他自夸体力充沛,能够驾驭未驯服的马驹。 但有一天不幸被马踩踏,导致嘴唇破裂,牙齿脱落。 尽管如此,他的雄心壮志并未消减,仍然渴望向东去捉拿胡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焦校书的事迹,展现了他的勇敢与坚韧。尽管遭遇了严重的伤害,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壮志,反而更加坚定了向东征战的决心。杜甫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勇敢和坚持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勇士的敬仰。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