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郑南玭

· 杜甫
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 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 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 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毒寺:寺庙名,位于郑南。
  • 潇洒:形容风景或心情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石影:石头或山石的影子。
  • 衔珠阁:指建筑在山石之上的阁楼,形似衔着珠子。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 玉琴:比喻泉声清脆悦耳,如同美妙的琴声。
  • 风杉:风吹过杉树的声音。
  • 曙倚:指黎明时分,天色微亮。
  • 云峤:云雾缭绕的山峰。
  • 春临:春天的到来。
  • 沧浪:指江水,这里比喻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
  • 龙蛇:比喻深邃、神秘或难以捉摸的事物。

翻译

在郑南的伏毒寺,我感受到了江心的自由与宁静。 山石的影子映照着衔珠阁,泉水的声音宛如玉琴般悦耳。 曾经在黎明时分倚靠着风杉,回忆起春天云雾缭绕的山峰。 万里之外的沧浪江水,龙蛇般的深邃只属于我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郑南伏毒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美妙。诗中的“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结尾的“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则抒发了诗人对深邃、神秘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