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二首

· 杜甫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 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 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 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旭(qīng xù):清晨的阳光。
  • 楚宫:指楚地的宫殿遗址。
  • 霜空:霜降后的天空。
  • 万岭:形容山岭众多。
  • 野人:指山野之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云木:高耸入云的树木。
  • 晓相参:早晨相互映衬。
  • 俊鹘(jùn hú):一种猛禽,即隼。
  • 无声过:飞过时没有声音。
  • 饥乌:饥饿的乌鸦。
  • 下食贪:下来觅食,贪婪地吃。
  • 病身:生病的身体。
  • 摇落:指树叶随风飘落。
  • 任江潭:任由江水冲刷。

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在楚宫的南面,霜降后的天空下,众多山岭都含着寒意。我这个山野之人时常独自前往,高耸入云的树木在早晨相互映衬。俊美的隼无声地飞过,饥饿的乌鸦下来贪婪地觅食。我这生病的身体始终不动,任由树叶随风飘落,任由江水冲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山野的景象,通过“清旭”、“霜空”、“万岭”等词语勾勒出一幅寒冷而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中“野人时独往”反映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则通过对比两种鸟类的行为,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接受,以及对自然变迁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