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元:唐肃宗的年号。
  • 同谷县:今甘肃省成县。
  •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 卿相:指高官显贵。
  • 宿昔:往日,过去。
  • 呜呼:感叹词,表示哀叹。
  • 悄终曲:静静地结束歌曲。
  • 皇天:天,上天。
  • 白日速:太阳迅速西沉,比喻时光流逝之快。

翻译

男子汉如果一生未能成名,身体却已经老去,这三年来我饥寒交迫地走在荒凉的山路上。长安城里的高官显贵多是年轻人,想要富贵就必须早早投身其中。

山中的儒生是我旧日相识,我们只是谈论过去的时光,感慨怀抱。唉,第七首歌就这样静静地结束了,我仰望着苍天,白日迅速西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杜甫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杜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一个未能在年轻时成名,却在荒山野岭中度过艰难岁月的男子形象。他对比了长安城中年轻的高官显贵,感叹自己未能早日投身于富贵之中。诗的结尾,杜甫以仰望天空,白日迅速西沉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邃与悲怆。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