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綵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
  • :指皇帝亲临。
  • 未央宫:汉代宫殿名。
  • 应制:应皇帝之命作诗。
  •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 萧相:指萧何,汉初名相。
  • 威灵:威严的神灵,此指汉朝的威严。
  • 皇明:皇帝的圣明。
  • 怅前迹:对前人的事迹感到惆怅。
  • 綵仗:彩色的仪仗。
  • 幔城:用帐幕围绕的城,指临时搭建的营帐。
  • 乐思:音乐的思绪。
  • 斜日:斜阳,夕阳。
  • 歌词:歌曲的词句。
  • 大风:指《大风歌》,汉高祖刘邦所作。
  • 不假:不需要。
  • 叔孙通:汉初的礼仪专家,曾为刘邦制定朝仪。

翻译

汉王刘邦尚未结束战争,萧何就开始营造未央宫。 壮丽的宫殿一朝之间化为乌有,汉朝的威严千载之后也空空如也。 皇帝对前人的事迹感到惆怅,设宴款待群臣。 寒意在彩色的仪仗之外轻轻袭来,春天却在帐幕围绕的城中悄然绽放。 音乐的思绪随着斜阳回转,歌词继续传承着《大风歌》的精神。 今日的天子尊贵无比,不再需要像叔孙通那样的人来制定朝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未央宫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皇权的更迭。诗中,“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深刻反映了宫殿的兴衰与王朝的更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后文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皇帝的尊贵,暗示了新时代的繁荣与安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颂扬。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