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拼音

所属合集

#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豫:春天的愉悦。
  • 灵池:指昆明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沧波:波涛,这里指昆明池的水波。
  • 帐殿:设在户外的临时宫殿。
  • 舟淩:舟行。
  • 石鲸:昆明池中的石雕鲸鱼。
  • (chá):木筏。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
  • 节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míng):一种草,古代用以占卜。
  • 柳暗:柳树茂密,显得阴暗。
  • 象溟:大海。
  • 浴景:日光照射在水面上。
  • 烧劫:指火灾。
  • 沈灰:沉没的灰烬。
  • 镐饮:指在镐京(西周都城)举行的宴饮。
  • 汾歌:指汉武帝在汾河边所作的歌。
  • 夜珠:夜明珠,传说中的宝物。

翻译

春天的愉悦在昆明池上汇聚,波涛围绕着户外的宫殿展开。 舟行穿越石雕鲸鱼,木筏触碰天上的斗宿和牛宿后返回。 月末的蓂草全部落下,春天虽晚,柳树却茂密地催促着。 眺望大海,观赏日光在水面上的照射,从火灾的沉灰中辨识出历史的痕迹。 在西周的镐京享受宴饮之乐,在汾河边歌颂汉武帝的才华。 不必担心明月的尽头,因为自有夜明珠来照亮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昆明池的盛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壮丽和春天的生机。诗中“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等句,巧妙地结合了天文与地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后半部分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如“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