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建中四年多怀

· 戎昱
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 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 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 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 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 天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荒徼(jiǎo):边远之地。
  • 辰阳: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辰溪县。
  • 穷秋:深秋,秋末。
  • 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
  • 主恩:指皇帝的恩典。
  • 洒血:比喻忠诚至极。
  • 边宦:在边疆任职的官员。
  • 海上红旗:可能指海上的战旗,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
  • 生前白发:指因忧国忧民而早生白发。
  • 竹寒宁改节:比喻在艰难环境中坚守节操。
  • 隼静早因禽:隼(sǔn),一种猛禽;这里可能指隼因捕食而安静,比喻自己因职责而忙碌。
  • 务退:公务结束。
  • 独斟:独自饮酒。
  • 沾襟:泪水沾湿衣襟。

翻译

边远的辰阳之地遥远荒凉,深秋时节瘴雨深重。皇帝的恩典足以让人洒血效忠,作为边疆的官员,我还有什么心思呢?海上的红旗飘扬,我因忧国忧民而早生白发。竹子在寒冷中依然坚守节操,隼因捕食而安静,我早早地因职责而忙碌。公务结束后,我掩上门,独自饮酒以解愁。我忧国忧民的泪水,无一日不沾湿我的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戎昱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诗中,“荒徼辰阳远”和“穷秋瘴雨深”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艰难,而“主恩堪洒血”则展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后文通过“海上红旗满”和“生前白发侵”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因国事忧虑而早衰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重,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