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

· 杜甫
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 儿童相识尽,宇宙此生浮。 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 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涕泗 (tì sì):眼泪和鼻涕,形容极度悲伤。
  • 铭旌 (míng jīng):丧礼中用来标识死者身份的旗帜。
  • 井径 (jǐng jìng):井边的小路,这里指墓地周围的小路。
  • 魏太子:指魏文帝曹丕,这里借指当时的权贵。
  • 应刘:指应玚和刘桢,两人都是曹丕的宾客,这里泛指权贵的宾客。

翻译

泪水和鼻涕无法止住,我哭悼你时已是白发苍苍。 曾经相识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我这一生仿佛漂浮在宇宙之中。 江边的雨打湿了丧礼的铭旌,湖边的风吹过秋日的墓地小路。 回头望去,魏太子身边的宾客已经减少,不再有应玚和刘桢那样的才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涕泗不能收”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悲痛至极的情感。通过“儿童相识尽”与“宇宙此生浮”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江雨、湖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思。结尾的“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则隐含了对时世变迁和人才凋零的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厚重。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