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堂

· 杜甫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 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 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 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 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 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 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 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 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 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 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 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城:地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 楚蜀:楚地和蜀地,分别指湖南、湖北一带和四川一带。
  • 窅窕(yǎo tiǎo):深远曲折的样子。
  • 林麓:山脚下的森林。
  • 云安县:地名,在今重庆市云阳县。
  • 消中:中医病名,指消渴病。
  • 殊方:异域,他乡。
  • 绾章绂(wǎn zhāng fú):指系着官印的丝带,比喻做官。
  • 幽独:孤独幽静。
  • 浊醪(zhuó láo):浊酒。
  • 营葺:修缮。
  • 上公:古代官爵名,这里指高官。
  • 庙算:指朝廷的决策。
  • 天衢:天空,比喻朝廷或帝都。

翻译

回忆起昨天离开少城,如今已身处异乡,既非楚地也非蜀地。 我离开了船只,又深入山中,穿过一片深远曲折的森林。 在云安县停泊,消渴病在体内肆虐。 旧病甘愿随之而来,衰老之年已无所求。 死后将成为异乡的鬼魂,白发苍苍,生命不再短暂。 老马总是望着云端,南飞的大雁心向北方。 离家已久,儿女已长大,想起身却力不从心。 客堂里季节更替,物品显得拘束。 石头温暖,蕨菜新芽紫红,水边芦笋绿油油。 巴地的黄莺还未稀少,麦子已经成熟。 江水悠悠,日光移动,春天悄然离去。 台郎选拔才俊,自我审视已至极点。 前辈的名声和人物,埋没在何处? 竟然能系上官印,本性偏好幽静孤独。 平生休息之地,必种几竿竹子。 事业只是浊酒,修缮的只是草屋。 高官有所记挂,多次奏请给予薄禄。 主上的忧虑岂能济世,身在他乡更是旷职。 遵循朝廷的决策正道,献策直达天庭。 仍想趋向朝廷,哪怕一丝一毫也能助益国家。 如今形骸如此,进退都取决于行色。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异乡的感慨之作,通过对少城、楚蜀、云安等地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等句,巧妙地运用比喻,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同时,诗中也不乏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如“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显示了杜甫对自己官职与性格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晚年的心境与人生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