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竖子摘苍耳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已分:秋分已过。
- 瘴(zhàng):指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 畦丁:园丁。
- 蓬莠:杂草。
- 卷耳:一种野菜,又名苍耳。
- 侵星:趁着星星还未完全消失。
- 烂熳:随意,无拘无束。
- 相蒙幂:覆盖,这里指将洗净的卷耳盖上。
- 瓜薤:瓜类和薤菜。
- 橘奴:指橘子。
- 诛求:苛求。
- 糠籺:粗粮。
- 膏粱:精美的食品。
- 骸骨:尸骨。
翻译
秋天已经过半,江边的林中瘴气依旧严重。园丁诉说着劳作的辛苦,难以供应日常的饮食。唯独杂草没有枯焦,野外的蔬菜在泉石间生长。卷耳这种野菜可以治疗风寒,于是让童子及时采摘。趁着星星还未完全消失,驱赶他去采摘,任他随意远行。到了中午时分,将采摘的卷耳放在筐中,洗净后盖上。上桌时半生半熟,吃起来还有些益处。在瓜菜之间加点卷耳,仿佛看到了橘子的影子。乱世中苛捐杂税繁重,百姓的粗粮都显得紧缺。饱食之后又有何心思,那些荒唐的富贵人家。富家的厨房里肉食发臭,战地上尸骨累累。寄语那些恶少年,黄金还是不要随意挥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边的景象,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困苦。诗中,杜甫以卷耳这种野菜为媒介,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表达了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