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二

· 杜甫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绳:指天上的星辰。
  • 铁凤:指寺庙屋顶上的铁制凤凰装饰。
  • 梵放:指梵音,即佛教音乐或诵经声。
  • 殷床:指钟声沉闷地回响在床榻之上。

翻译

灯光的影子照着我,使我无法入睡,心中清净,闻到了微妙的香气。 深夜里,大殿显得格外突兀,风吹动着屋顶上的金铃。 天空黑暗,春天的庭院紧闭,地上清净,暗藏着芬芳。 天上的星辰似乎断了联系,屋顶上的铁凤凰装饰在风中翱翔。 梵音时常从寺庙中传出,钟声虽残,却依旧沉闷地回响在床榻之上。 明天一早,我将置身于广阔的田野,却不得不面对那黄色的尘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夜晚寺庙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灯光、香气、风声、星辰等自然元素,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清净的情感。诗中的“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而“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宗教氛围的体验。最后一句“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则预示了诗人即将面对的现实挑战,与前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