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二首

· 杜甫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 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 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宵:半夜。
  • 回风:旋风。
  • 萋已碧:形容草木茂盛且呈现绿色。
  • 落落:形容云朵散布的样子。
  • 岫云:山间的云。
  • 浑浑:形容石头巨大而厚重。
  • 倚天石:高耸入云的巨石。
  • 日假:太阳借助。
  • 何道行:从哪条路经过。
  • 雨含:雨中带有。
  • 长江白:长江在雨中显得更加白茫茫。
  • 连樯:船只密集,樯是船上的桅杆。
  • 荆州船:来自荆州的船只。
  • 荷矛戟:手持矛和戟。
  • 草镇:地名,可能指草市镇。
  • :形容情况艰难。
  • 沾湿:被雨水打湿。
  • 赴远役:前往远方的劳役。
  • 群盗:指盗贼。
  • 下辟山:从辟山下来。
  • 总戎:统帅军队。
  • 备强敌:准备对抗强大的敌人。
  • 水深云光廓:水深且云光开阔。
  • 鸣橹:划船时橹声。
  • 各有适:各自有其适合的去向。
  • 渔艇:渔船。
  • 息悠悠:悠闲地停泊。
  •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曲。
  • 负樵客:背着柴火的樵夫。
  • 留滞:停留。
  • 一老翁:作者自指。
  • 书时:记录时间。
  • 记朝夕:记录早晚。

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半夜阴云密布,微冷的气息先触及枕席。 旋风在清晨吹起,万物显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云朵散布在山间,巨大的石头高耸入云。 太阳借助哪条路径行进,雨中长江显得白茫茫。 荆州的船只密集,士卒手持矛戟。 南方草镇情况艰难,被雨水打湿的人们前往远方的劳役。 盗贼从辟山下来,军队统帅准备对抗强大的敌人。 水深且云光开阔,划船的橹声各有其去向。 渔船悠闲地停泊,少数民族的歌声伴随着背着柴火的樵夫。 我这个老翁停留在此,记录着时间的早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山村的景象,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展现了丰富的画面。诗中,“空山中宵阴”与“回风起清曙”形成对比,前者描绘了夜间的静谧与阴冷,后者则带来了清晨的生机与变化。杜甫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映射社会现实,如“连樯荆州船”与“群盗下辟山”,既展现了交通的繁忙,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诗的结尾,杜甫以老翁的身份自述,记录日常,流露出一种淡泊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