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注释
- 司空: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王思礼。
- 东夷: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称呼,这里指王思礼的出生地。
- 童稚:儿童,这里指王思礼年少时。
- 劲翮:强健的翅膀,比喻才能。
- 燕蓟儿:指燕地的年轻人。
- 颖锐:聪明敏锐。
- 哥舒翰:唐朝名将。
- 流沙碛:沙漠。
- 犬戎:古代对西北边疆民族的称呼。
- 充斥:充满。
- 精悍姿:精明强悍的样子。
- 屹然:坚定不移的样子。
- 贯穿:穿透,这里指指挥。
- 咫尺:极近的距离。
- 鸣镝:响箭,古代用于发号施令。
- 春秋癖:对春秋时期历史的特别爱好。
- 沈静:沉着冷静。
- 肃肃:严肃的样子。
- 辟易:退避。
- 偏裨:副将。
- 手格:亲手格斗。
- 狩梁益:指皇帝到梁州和益州。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这里代表中原地区。
- 敦迫:紧迫。
- 玉册:帝王祭祀或册封时用的玉简。
- 谠议:正直的言论。
- 翠华:皇帝的仪仗。
- 熊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 泾渭:指泾水和渭水,这里代表军事阵地。
- 禁暴:禁止暴乱。
- 淅沥:形容清新的气息。
- 青青麦:形容田野的景象。
- 窀穸:墓穴。
- 田横客:指忠于田横的门客,这里比喻忠臣。
- 汾晋:指汾水和晋地,这里代表王思礼的功绩。
- 廉蔺:指廉颇和蔺相如,古代著名的忠臣。
- 倒戟:战败。
翻译
司空王思礼出身东夷之地,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他追随燕地的年轻人,聪明敏锐,无所不至。他服侍哥舒翰将军,不畏沙漠的艰苦。虽然未能在军队中迅速晋升,但边疆的犬戎却大量涌现。他身材短小却精明强悍,坚定不移地对抗强敌。他能够指挥百万大军,出入战场如在咫尺之间。他的马鞍上悬挂着敌将的首级,甲胄之外掌控着鸣镝的号令。他在青海洗剑,在天山刻石铭记功绩。九曲之地不再是外蕃之地,其王深筑壁垒。飞兔不敢靠近他的驾骑,猛禽也只敢远距离攻击。他精通兵法,饱读春秋历史。他的胸襟日益沉静,严肃中自有适意。潼关初被攻破时,万乘之主犹自退避。副将无法施展,元帅亲自上阵。太子进入朔方,至尊皇帝则前往梁益。胡马缠绕伊洛,中原形势甚为逆反。肃宗登基,形势紧迫。王思礼徒步前往,请求罪责,却得到厚待。他与清河公相遇,通过小道传递玉册。天王拜跪完毕,正直的言论果然如冰释般被接受。翠华卷起飞雪,熊虎般的军队遍布阡陌。屯兵于凤皇山,帐殿设于泾渭之间。金成是贼军的咽喉,诏令镇守雄所扼之地。他禁止暴乱,清新无双,春日气息淅沥。巷中有歌颂他的歌声,田野里麦苗青青。及至哭庙之后,他又领命前往太原。他恐惧于高位,怅望王土狭窄。未能见到清明时代,最终长眠于墓穴。永远系于五湖之舟,悲痛甚于田横的门客。千秋万代在汾晋之间,他的事迹与云水一样洁白。昔日观文苑传,岂能不述廉蔺的功绩。唉,邓大夫,士卒最终战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唐朝名将王思礼的赞颂。诗中详细描述了王思礼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诗人展现了王思礼的非凡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诗的结尾,杜甫表达了对王思礼未能见到清明时代的遗憾,以及对他忠诚精神的深切哀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