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 杜甫
有求常百虑,斯文亦吾病。 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并。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 昔人戒垂堂,今则奚奔命。 涛翻黑蛟跃,日山黄雾映。 烦促瘴岂侵,颓倚睡未醒。 仆夫问盥栉,暮颜腼青镜。 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 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 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篙师(gāo shī):船夫。
  • 垂堂:指危险的地方。
  • (zhàng):指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 盥栉(guàn zhì):洗脸梳头。
  • (miǎn):羞愧的样子。
  • (zān):插戴在头上。
  •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
  • 侧闻:从旁听说。
  • :盗贼。
  • 囊中:指财物。
  • 干请:请求帮助。
  • 直性:直率的性格。
  • 薇蕨(wēi jué):野菜,指隐居生活。
  • 首阳:山名,传说中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
  • 粟马:指用粮食换马。
  • 资历聘:指用资历来换取官职。
  • 贱子:谦称自己。
  • 二柄:指两种选择或两种态度。

翻译

常常因为有所求而陷入百般忧虑,这种追求文化的执着也成了我的病。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但年老体衰,仍要奔波劳碌。早晨出发时船夫怠惰,船帆因风向不正而摇摆不定。古人告诫我们不要靠近危险的地方,现在我却为何要如此奔命?波涛翻滚,黑色的蛟龙在水中跳跃,太阳下的山峰被黄色的雾气所映照。虽然感到烦躁和困倦,但瘴气似乎并未侵袭我,我倚着船边沉睡未醒。仆人询问是否要洗脸梳头,我看着镜中自己苍老的面容感到羞愧。随意地戴上葛布头巾,仰望林中盛开的花朵,感到惭愧。从旁听说夜里来了盗贼,幸好我的财物并未损失。作为一个远行的客人,在艰难危险中请求帮助,却伤害了自己直率的性格。伯夷、叔齐因隐居而饿死在首阳山,而我却要用粮食换取马匹,用资历来换取官职。我这个卑微的人想要追随哪一种生活方式,却对这两种选择感到疑惑和误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涛翻黑蛟跃,日山黄雾映”,展现了他内心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选择,如“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显示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挣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