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二首

· 杜甫
时清关失险,世乱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芦花留客晚,枫树坐猿深。 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峡口:指长江三峡的入口处。
  • 时清:指时代太平。
  • 关失险:关隘失去了往日的险要。
  • 戟如林:形容战乱时兵器众多,如森林一般。
  • 去矣:感叹词,表示过去或消失。
  • 英雄事:指英雄的壮举或事迹。
  • 荒哉:荒谬啊。
  • 割据心:指分裂割据的野心。
  • 芦花:芦苇的花,此处可能指秋天的景色。
  • 留客晚:指夜晚留客。
  • 枫树坐猿深:枫树下猿猴聚集,形容深秋的景象。
  • 疲薾(pí ěr):疲惫不堪。
  • 亲故:亲戚朋友。
  • 诸侯:指各地的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
  • 数赐金:多次赐予金钱。

翻译

在太平时代,关隘失去了往日的险要,而在乱世中,兵器如森林般密集。英雄的事迹已经远去,割据的野心多么荒谬。芦花在夜晚留下客人,枫树下猿猴聚集,深秋的景象。疲惫不堪时,亲戚朋友给予帮助,各地的统治者多次赐予金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时代变迁与个人境遇的对比。首联通过“时清”与“世乱”的对比,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对关隘和战争的影响。颔联则通过“去矣”和“荒哉”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割据野心的批判。颈联和尾联则转向个人境遇,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疲惫时的亲情和权势者的资助,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人情冷暖的体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