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 杜甫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畔(pàn):天边,指遥远的地方。
  • 故园:故乡。
  • 移柳:移植的柳树。
  • 厌蜀:厌倦了蜀地(四川)的生活。
  • 思吴:思念吴地(江苏一带)。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舟楫(jí):船和桨,泛指船只。
  • 荆门: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翻译

站在天边的高楼上,我的目光随着春天的脚步回到了故乡。 战场的硝烟刚刚平息,移植的柳树或许还能存活。 我已经厌倦了蜀地的冷清交游,思念吴地那繁华的美好时光。 应该整理好船只,长声吟唱,向着荆门方向驶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春日登楼时的复杂情感。诗中,“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描绘了诗人远眺时的思乡之情,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则反映了他对战乱后家园重建的希望。后两句“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直接抒发了对蜀地生活的厌倦和对吴地繁华的向往。最后,“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则展现了诗人决意离开蜀地,前往吴地的决心和豪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