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辛明府

· 李频
何处无苛政,东南有子男。 细将朝客说,须是邑人谙。 别业空经稔,归田独未甘。 目凝烟积树,心贮月明潭。 晓鼓愁方乱,春山睡正酣。 不任啼鸟思,乡社欲桑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苛政:指严苛的政治措施或统治。
  • 子男:古代指诸侯的儿子,这里可能指某个地方的统治者或官员。
  • 朝客:指在朝廷中任职的人。
  • 邑人:指当地的人。
  • :熟悉。
  • 别业:指在外的职业或事业。
  • 经稔:经历丰收,这里指经历了一段时间。
  • 归田:指辞官回乡务农。
  • :集中,专注。
  • :积存,蕴藏。
  • 晓鼓:早晨的鼓声,古代用来报时。
  • 春山:春天的山。
  • 不任:无法承受。
  • 啼鸟:啼叫的鸟。
  • 乡社:乡村的社区。
  • 桑蚕:养蚕业,指乡村的农事活动。

翻译

无论何处都有严苛的政治,东南方有一个子男。 细说给朝中的客人听,必须是当地人才熟悉。 在外的职业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但辞官回乡务农我还未甘心。 目光凝视着烟雾缭绕的树木,心中蕴藏着月光照耀的深潭。 早晨的鼓声让人愁绪纷乱,春天的山中我却睡得正香。 无法承受啼鸟的哀思,乡村的社区即将开始养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苛政”与“子男”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后文通过对“别业”与“归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在外的事业已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却对归隐田园的生活充满渴望。诗的最后,通过描绘春山中的宁静与乡村的农事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