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衣:指无为而治,即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治理国家。
- 怀仁:心怀仁德。
- 去杀:避免杀戮。
- 胜残:战胜残暴。
- 毒帜:指邪恶的旗帜,比喻邪恶势力。
- 诛方及:指诛杀邪恶势力的行动正在展开。
- 兵临衅:军队临近战争的边缘。
- 彭蠡:古代湖泊名,今江西省鄱阳湖。
- 洞庭:古代湖泊名,今湖南省洞庭湖。
- 雪国:指北方寒冷的地区。
- 霜林:结霜的树林。
- 血丹:比喻战争中的血迹。
- 尧典:指古代尧帝的典籍,比喻圣明治理。
- 薄伐:轻微的征伐。
- 桑乾:古代河流名,今河北省桑干河。
翻译
自古以来,作为君主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是难以实现的。心怀仁德必须避免杀戮,运用武力则是为了战胜残暴。邪恶势力的旗帜正在被诛杀,军队临近战争的边缘,我们可以观察其动态。在彭蠡湖边,战后的洞庭湖显得更加宽广。北方的雪国知道天高皇帝远,结霜的树林中血迹斑斑。我们的皇帝效仿尧帝的圣明治理,轻微的征伐直至桑干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治国理念的思考,强调了仁德与武力并用的必要性。诗中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同时,诗人赞颂了皇帝的圣明治理,表达了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