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姚氏山斋

· 李频
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 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未厌:不满足。
  • 栖林:隐居山林。
  • 济世:救助世人。
  • 闲眠:悠闲地睡眠。
  • 高步:高雅的举止或行走。
  • 露滴:露水滴落。
  • 蝉吟:蝉鸣。
  • 送杯:递送酒杯,指饮酒。
  • 乱书:散乱的书籍。
  • 离缥帙(piǎo zhì):离开书套,缥帙指书套。
  • 迸笋:新笋破土而出。
  • 苔莓:苔藓和莓果。
  • 异果:珍奇的果实。
  • 幽窗:幽静的窗户。
  • 迟回:徘徊,犹豫不决。

翻译

不满足于隐居山林的乐趣,仍怀有救助世人的才能。 悠闲地睡眠中知晓自己的所在,高雅的举止会适时到来。 露水滴落为砚台添水,蝉鸣声中便递送酒杯。 散乱的书籍离开了书套,新笋破土而出,苔藓和莓果生长。 珍奇的果实因僧人采摘,幽静的窗户为燕子打开。 春天的游玩何处是尽头,想要离别却几度徘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关怀并存的复杂情感。诗中,“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享受隐居的宁静与自由,另一方面又不舍弃对社会的责任和才能的施展。诗人的生活态度在“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中显得从容不迫,而自然景物的描写则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如“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等句,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诗人在春游与离别之间徘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