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

· 杜甫
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 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荆门留美化,姜被就离居。 闻道和亲人,垂名报国馀。 连枝不日并,八座几时除。 往者胡星孛,恭惟汉网疏。 风尘相澒洞,天地一丘墟。 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钩陈摧徼道,枪藟失储胥。 文物陪巡守,亲贤病拮据。 公时呵䝟貐,首唱却鲸鱼。 势惬宗萧相,材非一范雎。 尸填太行道,血走浚仪渠。 滏口师仍会,函关愤已摅。 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 赏从频峨冕,殊私再直庐。 岂惟高卫霍,曾是接应徐。 降集翻翔凤,追攀绝众狙。 侍臣双宋玉,战策两穰苴。 鉴澈劳悬镜,荒芜已荷锄。 向来披述作,重此忆吹嘘。 白发甘凋丧,青云亦卷舒。 经纶功不朽,跋涉体何如。 应讶耽湖橘,常餐占野蔬。 十年婴药饵,万里狎樵渔。 扬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 但惊飞熠耀,不记改蟾蜍。 烟雨封巫峡,江淮略孟诸。 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努力输肝胆,休烦独起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候:指秋天的时节。
  • 凫舄:指官员的官服。
  • 荆门:地名,今湖北省荆门市。
  • 姜被:指姜太公的被褥,比喻隐居。
  • 和亲:指和亲政策,通过婚姻联姻来维护国家关系。
  • 垂名:留名。
  • 八座: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 胡星孛:指胡人的星象,比喻胡人的威胁。
  • 恭惟:恭敬地思考。
  • 澒洞:连绵不断。
  • 丘墟:废墟。
  • 鸳鸯坼:指宫殿的瓦片破裂。
  • 翡翠虚:指宫帘上的翡翠装饰已经不存在。
  • 钩陈:指宫殿的装饰。
  • 枪藟:指宫殿的柱子。
  • 储胥:指储藏室。
  • 文物:指古代的文物。
  • 亲贤:亲近贤人。
  • 拮据:经济困难。
  • 呵䝟貐:指呵斥恶兽,比喻严厉打击恶人。
  • 鲸鱼:比喻大恶。
  • 宗萧相:指宗室和萧何,比喻有权势的人。
  • 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
  • 太行道:地名,今山西省境内。
  • 浚仪渠: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 滏口:地名,今河北省境内。
  • 函关: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 紫微:指天帝的星宿。
  • 大角:指天帝的角宿。
  • 皇极:指皇帝的极位。
  • 乘舆:指皇帝的车驾。
  • 峨冕:指高官的帽子。
  • 殊私:特别的恩宠。
  • 卫霍:指卫青和霍去病,汉代名将。
  • 应徐:指应劭和徐干,汉代文人。
  • 宋玉:战国时期的文学家。
  • 穰苴:指穰苴之策,古代的军事策略。
  • 悬镜:指明镜高悬,比喻明察秋毫。
  • 荷锄:指耕作。
  • 吹嘘:夸赞。
  • 经纶:指治理国家。
  • 耽湖橘:指沉溺于湖边的橘子。
  • 婴药饵:指长期服药。
  • 狎樵渔:指亲近山林和渔猎。
  • 扬子淹:指扬雄,汉代文学家。
  • 邹生:指邹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熠耀:指闪烁的光芒。
  • 蟾蜍:指月亮。
  • 孟诸:指孟子。
  • 汤池:指温泉。
  • 辽海:指辽东的海域。
  • 填淤:指淤积。

翻译

秋天在荆南送别石首的薛明府辞官告别,奉寄给薛尚书。 我在南方做客已久,秋天初次与你分别。 岁月已满,你将脱下官服,秋天来临,你将收到我的书信。 荆门留下了美好的名声,你将隐居离群索居。 听说你将与亲人和睦相处,留下名声报效国家。 不久的将来,你将与亲人团聚,朝廷的高官何时会有变动。 过去的胡人威胁,我们恭敬地思考汉朝的网开一面。 风尘连绵不断,天地间一片废墟。 宫殿的瓦片破裂,宫帘上的翡翠装饰已不存在。 宫殿的装饰损坏,柱子失去了储藏室。 古代的文物陪伴着巡守,亲近贤人却经济困难。 你严厉打击恶人,首先对抗大恶。 你的势力堪比宗室和萧何,才能不亚于范雎。 尸体堆积在太行道上,血流成河在浚仪渠。 滏口的军队仍在集结,函关的愤怒已经发泄。 紫微星照耀着大角星,皇帝的极位正乘舆而行。 你多次受到高官的赏识,特别的恩宠再次直抵你的庐舍。 你不仅高于卫青和霍去病,也曾接近应劭和徐干。 你降服了翻飞的凤凰,追捕了绝群的狙击手。 你的侍臣如宋玉般文雅,你的战策如穰苴般精妙。 你的明察秋毫如悬镜,你的荒芜之地已耕作。 我向来翻阅你的著作,再次回忆起你的夸赞。 你的白发甘愿凋零,你的青云也卷舒自如。 你的治理国家功不可朽,你的跋涉体验如何。 你应该惊讶于沉溺湖边的橘子,常食野蔬。 十年间你长期服药,万里外你亲近山林和渔猎。 扬雄投阁,邹衍惜裾。 你只惊飞熠耀的光芒,不记得月亮的变化。 烟雨封锁了巫峡,江淮略过了孟子。 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努力奉献肝胆,不必独起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秋日荆南送别薛明府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薛明府的敬佩和对其离别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薛明府的才华和功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境遇。杜甫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薛明府,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