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田九判官

· 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古代常用来指代西北边疆。
  • 使节:古代指派往外国或边疆地区的使者。
  • 上青霄:比喻地位高,权力大。
  • 河陇:指黄河与陇山之间的地区,即今甘肃省一带。
  • 降王:指归降的边疆部族首领。
  • 款圣朝:款待朝廷,表示归顺。
  • 宛马:指来自西域的良马。
  • 春苜蓿(mù xu):一种牧草,春季生长旺盛,这里指用来喂养马匹。
  • 汉嫖姚(piáo yáo):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英勇的将军。
  • 陈留阮瑀(ruǎn yǔ):陈留人阮瑀,三国时期文学家,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
  • 京兆田郎:指田九判官,京兆是地名,田郎是对其的尊称。
  • 麾下:指将军的部下。
  • 渔樵:指隐居的生活。

翻译

崆峒山的使节高居青霄之上,河陇地区的降王归顺于圣明的朝廷。 宛马总是肥壮,因为春天苜蓿茂盛,将军们只数汉代的嫖姚。 陈留的阮瑀谁能与之争锋,京兆的田郎早已受到招揽。 将军的部下全靠你的才能得以并入,你怎能无意于隐居的渔樵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赠给田九判官的作品,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历史人物,表达了对田九判官的赞赏和期望。诗中“崆峒使节上青霄”等句,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朝廷的威严,而“宛马总肥春苜蓿”则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富饶。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暗示了田九判官的才华和地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田九判官能够不忘初心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