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官渚(tóng guān zhǔ):地名,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附近。
-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楚帆:指楚地的船帆,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
- 湘渚:湘江中的小岛或岸边。
- 水耕:指在水田中耕作。
- 春火:春天烧山以开垦土地的火。
- 云物晦:云雾使得景物昏暗不明。
- 逆行:逆流而上。
- 波浪悭(bō làng qiān):波浪汹涌,难以航行。
- 杳(yǎo):深远,不见踪影。
翻译
夜晚未至,楚地的船帆已降落,为了躲避风浪,停泊在湘江的小岛间。 水田耕作前先浸泡杂草,春天用火烧山以开垦土地。 早早停泊,云雾使得四周景物昏暗,逆流而上,波浪汹涌,航行艰难。 突然飞来一对白鹤,转眼间就消失在远方,难以追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铜官渚避风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不夜楚帆落”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楚地船只的观察,也暗示了风势之大,使得船只不得不提前降帆。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的农耕景象。后两句“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则进一步以云雾和波浪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最后,“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以白鹤的飞翔,象征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及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