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行

· 李频
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 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 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 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国:指今浙江省一带,古时属于越国。
  • 芳洲:花草丛生的水中小岛。
  • 暮晴: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
  • 湖通诸浦白:湖水与各条支流相连,水面显得格外明亮。
  • 日隐乱峰明:太阳被错落的山峰遮挡,但山峰在阳光下依然显得明亮。
  • 野宿:在野外露宿。
  •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
  • 石桥:天台山的一处著名景点,传说中的仙人桥。

翻译

我来到越国,临近浩瀚的海洋,花草丛生的水中小岛在傍晚的晴朗中更显幽美。湖水与各条支流相连,水面闪耀着白光,太阳被错落的山峰遮挡,但山峰在阳光下依然显得明亮。在野外露宿,没有固定的住所,闲适的游玩让我免去了情感的牵绊。听说天台山并不遥远,我终将走到那传说中的石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越国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通过“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等句,展现了越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诗中“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超脱世俗的情感态度。结尾的“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