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黔中东归旅次淮上

· 李频
行旅本同愁,黔吴复阻脩。 半年方中路,穷节到孤舟。 夕霭垂阴野,晨光动积流。 家山一夜梦,便是昔年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án):指今贵州省一带。
  • :指今江苏省一带。
  • 阻脩(xiū):阻隔,阻碍。
  • 穷节:指年末,即冬至时节。
  • 夕霭:傍晚的雾气。
  • 晨光:清晨的阳光。
  • 家山:家乡的山,代指家乡。
  • 昔年游:往年游历的记忆。

翻译

旅途中的忧愁原本相同,从贵州向东归去,又因吴地的阻碍而延长。 半年时间才走到半路,年末时节到达了孤舟之上。 傍晚的雾气低垂在阴暗的田野,清晨的阳光照耀着积聚的水流。 一夜之间,梦中回到了家乡的山川,那便是往年游历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诗人从贵州出发,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半年后才走到一半,年末时节独自在舟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诗中“夕霭垂阴野,晨光动积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增强了旅途的凄凉氛围。最后,通过“家山一夜梦,便是昔年游”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游历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