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 杜甫
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不去非无汉署香。 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看君宜著王乔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栋曾轩(gāo dòng céng xuān):高大的楼阁。
  • 翛然(xiāo rán):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 阴山:古代山名,此处可能指阴凉的山。
  • 汉署香:指汉代官署中的香气,比喻官职的尊贵。
  • 绝辟过云:形容山势险峻,云雾缭绕。
  • 锦绣:比喻美丽的景色。
  • 笙簧: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比喻美妙的音乐。
  • 王乔履:传说中仙人王乔的鞋子,比喻仙人的物品。
  • 尚方:古代官署名,负责制造皇帝的器物。

翻译

高大的楼阁早已自带着凉意,秋风在今天轻轻拂过我的衣裳。 我自由自在地想要像阴山的雪一样飘落,不离开并非因为没有汉署的香气。 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仿佛云开见锦绣,松树夹水,仿佛奏起了笙簧。 看你穿着王乔的仙履,真像是皇帝赐予的,还让人怀疑是否出自尚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的凉爽中,感受秋风,想象自己如雪般自由飘落,同时赞美了楼外的美景和楼主的高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阴山雪”、“汉署香”、“锦绣”、“笙簧”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高雅生活的赞美。最后两句以王乔履和尚方赐物作比,既赞美了楼主的非凡,也隐含了对皇帝恩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